当前位置:100EC>跨境电商>中国云市场大变局:腾讯掉出前三 运营商云“狂飙”
中国云市场大变局:腾讯掉出前三 运营商云“狂飙”
中国经营报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4日 11:01:30

(网经社讯)2023年初的中国云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卷”得更厉害。

4月23日,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增长24.5%。虽仍保持增长,但过去3年公有云客户缩减支出,云计算厂商缩减投资预算,使得增速低于此前预期的 30%。

值得注意的是,增长放缓之际,竞争并未放松。报告调研的厂商份额显示,IaaS+PaaS方面,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排名前五位,其份额分别为31.9%、12.1%、10.3%、9.9%、8.6%。IaaS则和IaaS+PaaS市场排位保持一致,五大厂商分别为32.6%、13.0%、11.8%、9.2%、7.9%。

其中,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前五大厂商的份额与排名出现大幅变化。腾讯首次跌出前三,其IaaS+PaaS份额从11.1%减少到9.9%,排名从第二降至第四;取代其位置的华为云IaaS+PaaS市场份额从10.8%增加到12.1%,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天翼云IaaS+PaaS市场份额从8.9%增加到10.3%,排名从第四升至第三;此外,阿里云市场份额排名虽然依旧保持第一,但其份额从 36.7%减到 31.9%。

对于此次云市场格局的变化,IDC方面表示,由于音视频、电商等互联网传统强势领域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与之关联的公有云市场增长持续疲软。随着国家产业化结构调整逐步稳定,在线教育、游戏市场有所回暖,需求将逐步恢复,但距离发展高峰期仍然有较大差距。

腾讯掉队 阿里降价

让业内对此次云市场格局之变最为意外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当属腾讯云的掉队。

“按照腾讯云当初的规模,掉到如今的位置,还是有点意外的。”一位国内腾讯云的客户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四五年前腾讯云的影响力很大,市场规模也不错,当时公司正是看中腾讯云的口碑而选择了其服务。

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研报显示,2018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中,腾讯云拥有16.5%的市场份额,收入环比增速为34.3%,排在份额40.5%的阿里云之后,位列中国市场第二。

但是,腾讯云国内第二的位置却并未维持太久。在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中,腾讯云的份额为17%,虽与2018年相比略有上涨也未下跌,但已被华为云赶超退居第三。

能够佐证其云业务增长下滑的数据,来自其公开财报。记者注意到,由于腾讯集团年度财报没有单独披露云业务营收的惯例,后者与其他业务被共同归结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下。财报数据显示,自2021年开始,这一服务同比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从顶峰时的47.4%下降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不到10%,至同年第二季度再度放缓,仅为0.75%。

而与腾讯云共同陷入增长困境的,也包括一直占据榜首的阿里云。Canalys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阿里云在国内市场占比一度接近46%,但在最近三个季度以来持续下滑,直至其最新占比份额已不到国内云市场的三分之一。

为了因应市场变化,在4月26日举行的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宣布,阿里云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50%,其中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而虽未直言降价原因,但张勇表示,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市场空间。

对于腾讯阿里的困境,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了其遭遇挑战的主要原因。“政企上云是这几年云市场的主要增量,但显然在这块,政企更加信赖以央企为主的国家云。”C114主编周桂军告诉记者,这也是业内对其份额会下降有所预期的一大原因。

启信宝中公开的2021年全国招投标信息显示,在当年全国公示的超1亿元的政企数字化大单中,三大运营商合力拿下了超过200个订单,其中中国电信104个、中国移动68个、中国联通34个,相比之下,阿里云与腾讯云只拿到9个。

对此,Omdia资深首席分析师杨光此前向记者表示,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云巨头,在度过扩张期后,已进入更为看重利润回报率高的阶段,而很多政企项目对于安全的要求高,单位利润低,从成本回报率上考虑,对这些云巨头来说并不划算。因此,这也逼迫互联网云厂商减少做集成、总包类项目,从而进一步缩减了份额。

运营商全线“狂飙”

与互联网云厂商业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天翼云为增速代表的三大运营商云全线扩张,年增长率均超过10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前者更是首次进入了公有云厂商前三。

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移动云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其中,行业云收入达到412亿元,同比增长114.4%,移动云盘收入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59.5%。联通云实现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1%。

尤其是在份额排名方面,除了天翼云首度进入前三外,移动云公有云(laaS+PaaS)服务市场的份额也上升到第六,同比增速104%,位列前十位云服务商第一。

而这已不是运营商云第一次实现破百增长。2021年,彼时已跻身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前五的天翼云便曾达到102%的营收增长率,而移动云也以114%的增长率创下当年新高。

“天翼云的成绩是标志性的,说明运营商云已经正式进入了云市场第一梯队。”周桂军向记者表示,在政企上云的需求驱动下,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自2021年开始高速增长,而随着数字化转型业务成为运营商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其云业务的市场份额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记者注意到,随着云业务强势扩张,运营商已有了更大的雄心。继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宣布2023年天翼云目标收入为超千亿元后,在4月24日举行的2023移动云大会上,移动云能力中心总经理吴世俊称,未来三年,移动云将力争突破年营收1500亿元。

移动云的底气来自过去一年市场的认可。据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本次移动云大会上透露,截至2022年12月底,移动云签约大单超6200个,拉动收入超225亿元,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3700个。在移动云带动下,中国移动2022年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2076亿元,同比增长30.3%。

“布局建设云基础设施、提供算力服务,是中国移动数智化转型的战略重点。”杨杰强调,云服务本质上是算力服务,当前,算力网络正驶入发展快车道,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移动将坚定不移做大算力网络生态圈,共同拓展数千亿市场空间。

挑战与机遇并存

云厂商的竞争加剧,在反映中国公有云市场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IDC研报指出,2022年下半年,疫情冲击对企业用户在公有云的投入上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企业认可公有云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公有云存量业务稳定增长。但另一方面,企业在新增需求的决策和建设周期普遍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有云整体市场的发展。有些互联网公有云用户出现自建云资源池和能力反向输出的趋势,为公有云市场带来更多变数和挑战。

面对云厂商之间的激烈“厮杀”,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担忧。“云计算的互操作性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供应商锁定’是全球性问题,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供应商锁定’问题更为严重,成为影响运营商统一生态,阻碍云计算业务发展创新的瓶颈。”他在2023移动云大会期间指出。

郑纬民表示,出于不同厂商的技术差异和商业利益考虑,造成了传统上的“供应商锁定”问题。但由于国内计算技术发展相对较晚,市场上服务供应商众多,且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这成为我国“供应商锁定”问题更为严重的首要原因。

“同时,我国信息化应用的基础相对薄弱,行业经验沉淀不足,再加上代码开源、开放应用编程接口等措施的滞后,进一步加大了跨云开发的难度,因而阻碍了跨云软件的开发和互操作的实现。”他补充道。

对此,郑纬民呼吁,未来云服务之间的协作共赢,共同创造更大价值是必然趋势。“实现良好的云计算互操作性,才能形成统一的计算生态,促进技术的持续迭代和行业的整体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大价值,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