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跨境电商平台Temu于2025年10月下旬正式在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推出“本地对本地”(Local to Local)模式,面向波罗的海地区所有具备本地库存能力的商家开放入驻。此举标志着该模式从此前的邀请制试点阶段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旨在通过本地化供应链优化成本与配送效率。
模式核心优势:降本增效与市场辐射
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获悉,本地商家通过该计划可直接从本国仓库发货,无需依赖跨境物流,使配送成本降低30%-50%,并实现1-3日达的配送时效,显著提升消费者体验。同时,商品可借助Temu的欧洲物流网络辐射至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形成“一个仓库服务半个欧洲”的布局。平台还将为本地商家提供专属流量入口和算法推荐支持,帮助中小品牌快速匹配目标用户。
战略布局与区域协同
Temu的本地商家计划目前已覆盖全球超30个市场,包括美国、英国、日韩及欧洲多国。此次波罗的海地区的开放是其在欧洲本土化战略的关键一环。自2023年7月进入该市场以来,Temu已积累约500万用户,复购率超40%。为强化履约能力,Temu此前已与波罗的海包裹储物柜服务商Unisend合作,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通过推动“本地库存+欧洲销售”模式,Temu旨在减少跨境物流的时效损耗和关税风险,同时适应欧盟数据合规要求。这一策略与全球电商供应链本地化趋势一致,例如其在瑞士、德国等市场也已推行类似计划,并计划将欧洲本地销售占比提升至80%以上。波罗的海地区特色产业如立陶宛家具、爱沙尼亚电子产品等有望通过该平台扩大区域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