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黔货”何以成“尖货”?拼多多产业带孵化器的“新质”魔法
“黔货”何以成“尖货”?拼多多产业带孵化器的“新质”魔法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4日 08:54:48

(网经社讯)导读:随着贵州村超、村BA等民间赛事接连破圈,贵州酸汤也迎来了出山的“东风”。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土坛罐,正通过拼多多等线上平台,从当地的生活调味料成为全国更多家庭的日常风味。

出品|网经社

作者|可乐

审稿|云马

打造“尖货”孵化器2.jpg

一、借“村超”实现“破圈”

在贵州民间,流传着“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俗语。以往,这口酸味大多只能通过游客的亲身体验或本地人的口碑传播。然而,在2023年的夏天,贵州榕江县的一场村级足球赛——“村超”横空出世,带火了蕴藏在黔东南山水之间的独特味道。

这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赛事,凭借土味十足的“锅碗瓢盆助威”、民族歌舞与美食的跨界融合,迅速火遍全网。截至2025年,贵州村超话题综合浏览量已超1150亿次,成功将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城市品牌和发展动能。

“我们是和‘村超’合作的第一批品牌。”南山婆副总裁胡顺庭这样说到。成为“村超”战略合作伙伴后,南山婆迅速组织了密集的产品攻势,从酸汤底料到即食小吃,二十余款“村超定制”美食短时间内密集亮相。

贵州酸汤“老字号”玉梦食品也借助这股东风,成功实现了“破圈”。作为扎根贵州凯里的本土品牌,玉梦食品组建的“凯里酸汤足球队啦啦队”曾亮相2024“村超”决赛现场。队员们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更将现场烹煮的酸汤牛肉等特色美食直接投喂给数万球迷。

只是,游客的味蕾记忆无法持久,即使再热闹的赛事也会因季节更替而失去热度。因此,如何让季节性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的销量,成为所有借势出圈的贵州美食品牌共同面临的课题。

贵州老字号开始积极搭建线上团队,欲借助贵州文旅的风潮加速出圈,将酸汤火锅底料等小众食品的盘子做大。数据显示,自2022年开始,玉梦酸汤火锅底料的线上销售额持续暴涨,年销售额分别为10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今年线上销售额目标为5000万元。其中,拼多多去年的销售额也达到了300万元,今年预估完成400万元销售目标。

1763945397528009-tuya.png

贵州另一特色小吃“丁家脆哨”也承接流量,借助拼多多将“网红”变为“长红”。据丁家脆哨电商运营总监徐杰杰介绍,每年7到9月的贵州旅游旺季,产品销量都会迎来显著增长。这家近五十年的地方老字号品牌,通过五花肉熬制出的地方特色名小吃,口感以香脆为主。

过去,丁家脆哨深耕线下,同时在B端、景区等区域性市场流通,2023年“村超”带动贵州旅游业爆火之后,开始转战线上。虽说丁家脆哨已是当地“哨子”行业的领头羊,但他们在拼多多的经营却遭遇挑战——传统的250克半斤装产品,在线上竞争中难以凸显价格优势。

徐杰杰做出了巧妙调整,推出110克小规格包装。“我们在拼多多定制的小包装试吃装。以前卖半斤装的话,在拼多多第一年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做了包装和推广调整之后,从去年翻了好几番,做到400多万元。”徐杰杰兴奋地说。

3e1eb16398d29ab209ddf7e1a97b42f8.jpg

(拍摄者:白杨)

丁家脆哨正是借助村超等贵州文旅项目打开全国市场的知名度,然后通过传统电商等线上渠道加速渗透,把地方小吃做到全国市场。目前线上销售额达四千万元,已完成初步布局。

二、拼多多帮扶“组合拳”

酸汤的本质是一场精彩的微生物发酵过程。然而,“从贵州的家庭作坊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要翻越技术瓶颈的大山。”玉梦集团总经理杨政州坦言。“首要解决酸汤二次发酵的问题,红酸汤发酵时间不够,装在包装瓶里都还在继续发酵,然后胀瓶,有的在打开的时候甚至喷射出来,而白酸汤则保质期短,三天就会变味。”

南山婆副总裁胡庭顺感慨,“如果只满足于一个地方特色美食的品鉴,游客品尝了就走,那没有关系,但如果要产业化发展,一定要解决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问题。”为此,他进行了三大改造:首先是对原料的标准化管控,避免杂菌进入发酵的环节,影响整个酸汤的品质。二是标准化的数字化设备。依托设备我们实现了对酸汤的品质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三是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精准控制。依托这三个创新,解决了传统的酸汤生产效能低下、规模化不足,标准化不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把小酸汤变成大产业。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共有各类酸汤制品生产线58条,年产能15万吨以上,主要产品除红酸和白酸底料外,还包括酸汤复合火锅底料、硒米酵素酸汤饮料、酸汤方便粉、酸汤捞饭等产品,远销北美、东南亚、大洋洲等地。

8c7923d2d1a3aab123da3cfaf573c597.jpg

(拍摄者:白杨)

随着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等惠商举措,线上线下的流量袭来,急剧扩大了产量需求,一条全新的产业链被激活:市场需求被激发,农户种植更有底气。

玉梦集团总经理杨政州介绍道,“从2024年开始,我们两个工厂都在扩产,原本的二厂扩了2万吨产能,目前3万吨的二期工程项目也已经完成了。再加上通过菌株干预之后,缩短了发酵时间,算下来,我们整体的产能提升了25%。”

据悉,玉梦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与种植户或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杨政州表示,“我们建立了5万多亩的基地,现在还在持续地增加。至于农户户均现在是增加7500元收入。”

image.png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贵州酸汤这类特色产业商家,通过拼多多的特色活动,集中资源打造出爆款。并基于平台消费数据,开发小包装、一人食等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平台的全国性网络,帮助地方特产突破地域限制,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力强的地区。一套“组合拳”下来,藏在深山里的特色产品就这样被大众熟识。

三、新质供给助推特色产品“走红”

当下,正值双11热卖期,南山婆、玉梦食品以及丁家脆哨这样的贵州特色美食,正借助拼多多实现销量增长。随着拼多多千亿扶持的推进,这类地方特色口味持续涌现,成为平台新质供给下的又一经典案例。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在“百亿减免”等惠商举措的基础上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将高质量发展投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量级,也首次在电商行业开启了“千亿级别”的惠商行动。“多多好特产”“新质供给”等专项团队深入各地的农产区和产业带,助力当地商家及产业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c5ddc61b22edf39ce374ee64edd6997a.jpg

(拍摄者:白杨)

贵州特色产业在拼多多上的实践,正是这种深度融合的体现。“拼多多的玩法和运营很简单,适合新手玩家。”玉梦集团电商总监潘林子表示。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玉梦食品的订单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云贵川渝地区的订单占比从过去的70%降至40%;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订单强势崛起,合计占比突破40%。与此同时,南山婆、丁家脆哨的版图也快速扩张:除传统西南市场外,其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的销量增长迅猛。

1763945490715747-tuya.png

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经系副教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亮指出,新质商家通过创新和高品质的良性循环,也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购物体验。顺应电子商务与线上线下一体化市场营销趋势,贵州在特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带发展若干头部“新质商家”具有市场与产业引领意义。

从黔东南的“村超”赛场,到拼多多的全国市场,再到未来的全球餐桌,贵州味道正在完成从区域特色到国民美食,再到国际风味的蜕变。这条贵州农特产品的走红之路,也正是一条中国农产品借助电商重塑价值、区域品牌强势崛起的生动注脚。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