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教育>新东方2025财年Q3净营收11.83亿美元
新东方2025财年Q3净营收11.83亿美元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 09:11:17

(网经社讯)2025财年第三季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NYSE:EDU)交出亮眼成绩单:净营收达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教育新业务板块表现尤为突出,营收同比增长34.5%,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引擎。财报数据显示,新东方在“OMO(Online-Merge-Offline)战略”的持续深化下,已成功构建起涵盖素质教育、国际教育、成人教育及智能教育产品的多元化业务矩阵,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image.png

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教育新业务成增长主引擎

据网经社教育台(EDU.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自教培行业政策调整后,新东方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将业务重心转向素质、职业及国际教育领域。财报显示,本季度教育新业务营收占比已提升至总营收的42%,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素质教育板块依托“科学+人文”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编程、机器人、美术等创新课程,实现营收同比翻倍;国际教育业务则受益于留学需求回暖,咨询及语言培训服务收入增长28%;成人教育板块聚焦职业资格考试与技能培训,营收同比增长45%,展现出市场需求与产品竞争力的双重优势。

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构建教育新生态在技术驱动方面,新东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本季度科技支出同比增长22%,主要用于AI教学系统开发与在线平台升级。通过自研的“智慧课堂”系统,新东方实现了教学内容个性化推荐、学习效果实时追踪及师生互动效率提升,OMO模式下的课堂参与度较传统线下课程提高30%。此外,智能硬件产品“新东方学习机”销量突破百万台,成为教育科技领域的现象级产品,进一步验证了“硬件+内容+服务”一体化模式的成功。

市场展望:国际化与下沉市场成未来增长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将把握教育数字化与全球化趋势,深化“双轨战略”:一方面加速海外布局,通过收购当地教育机构与开发国际课程,服务中国学生留学及海外华人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深耕下沉市场,计划未来三年在三四线城市新增200家学习中心,结合线上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市场分析认为,随着政策对教育科技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强,叠加新东方在品牌与教研方面的深厚积淀,其长期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行业启示:适应变革方能穿越周期

新东方财报的亮眼表现,为教培行业提供了转型范本。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传统教育机构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挖掘用户真实需求,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成功经验在于:一是精准把握教育本质,通过产品创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二是坚持技术赋能,以数字化提升教学效率与用户体验;三是保持战略定力,在短期阵痛中持续投入未来增长领域。当前,教育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新东方以“韧性+创新”写就的转型故事,为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结语:锚定教育初心 开启增长新篇章

从“教培巨头”到“教育科技综合服务商”,新东方的转型之路印证了企业适应变革与创造价值的能力。在11.83亿美元营收与34.5%增长数字的背后,是其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随着教育数字化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东方正以更开放、更智慧的姿态,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其能否在国际化与下沉市场持续突破,值得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共同关注。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新东方数字教育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