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9月23日,货拉拉再次被监管部门约谈,其第五次冲击IPO的征程陡生变数。但这不仅仅是货拉拉一家的‘烦恼’。在快狗打车上市后股价持续低迷、滴滴货运强势扩张、以及众多如福佑卡车、易货嘀等垂直领域玩家并存的背景下,此次约谈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货运O2O行业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正集体驶入‘合规与发展’的深水区。安全、盈利、合规,这三座大山正同时压向这个万亿级的市场。(详情见 #网经社 专题:https://www.100ec.cn/zt/hlcg/)
出品 | 网经社
撰写 | 南烛
一审 | 无痕
二审 | 云马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一、监管重压下的货拉拉:多次约谈与行业系统性难题
货运O2O行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空驶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诸多共性挑战,包括价格机制不透明、司机权益保障不足、安全监管存在漏洞等。这些行业性难题,使得主要平台屡屡成为监管焦点。
2025年9月23日,货拉拉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及相关规范经营要求,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要求其维护货车司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此次约谈并非孤例,而是2023年以来货拉拉第八次被监管部门点名,也是其在2025年内第二次被中央级监管机构“敲警钟”。
货拉拉历史约谈统计表(部分)
从"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主体升格、措辞趋严,释放出三重鲜明信号:
(1)平台经济"野蛮生长"时代彻底结束;
(2)货运行业"算法黑箱"与"高抽成"套路将被系统性拆解;
(3)公平竞争、司机权益、消费者体验将成为政策高压线。
然而,货拉拉并非唯一被约谈的平台。近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也对满帮集团进行了约谈,要求平台合理制定经营规则。这些平台被指存在定价机制不合理、运营规则不公平、生产经营不规范、主体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部分经营行为涉嫌侵害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2025年4月初,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联合多部门对运满满、货拉拉、滴滴货运、快狗打车及享运共配等网络货运平台开展联合约谈,要求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除此之外,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显示,2025年至今,“电诉宝”受理投诉中涉及的物流科技领域中的用户有效投诉显示(依据投诉量排行),“货拉拉”排名第8位。除此之外,此前其他被投诉的物流平台还有:顺丰速运、中通快递、申通快递、菜鸟裹裹、韵达快递、德邦物流、邮政、京东物流、圆通、极兔速递、达达、安能物流、闪送、中通、EMS快递、转运中国等
监管频频出手的背后,是货运O2O行业长期存在的诸多痛点,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和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安全底线屡被突破,安全漏洞是货运O2O平台面临的首要问题。2021年2月长沙女孩跳窗身亡的悲剧,暴露了平台在行程监控、安全保障方面的重大缺失。此外,平台还曾因审核不严,出现违规载客、运输违禁品等安全隐患。
其次是定价机制与收费乱象的问题,收费不透明和“坐地起价”是用户投诉的重灾区。不少消费者反映,司机常以物品过多、过重、车辆不符等理由要求额外加价。虽然平台有参考收费标准,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形同虚设。当发生纠纷时,平台有时会援引“免责条款”将责任推给用户与司机自行协商,使用户维权困难。
第三个问题就是司机权益保障有待加强。部分平台存在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上涨会员费、诱导恶性低价竞争等问题,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司机群体需要平台在收入保障、劳动强度、申诉渠道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这些用户体验问题的背后,也反映了平台机制的一些深层矛盾。一方面,平台为了吸引用户,有时会压低基础运费定价。另一方面,司机则需要缴纳会员费、订单佣金等,若仅依靠平台的基础运费,收入可能难以维持,这就促使部分司机通过要求加价来增加收入。这种平台、用户和司机之间的利益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摩擦和矛盾。
二、 资本与估值:IPO屡败与市场疑虑
这些持续的安全争议和信任危机,加之其在商业模式上的争议,无疑为货拉拉的资本之路蒙上了浓重阴影,其上市征程堪称一部坎坷史。自2023年3月28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以来,这已是其第五次冲击港股IPO。此前四次申请均未能成功:
首次递交:2023年3月28日,由高盛、美银证券和摩根大通担任保荐人。当时披露的2022年营收为10.36亿美元,经调整利润为5320万美元,首次实现盈利。但港交所拒绝了申请,主要质疑其盈利模式稳定性、对司机抽成过高以及创始人多次股份套现等问题。
第二次递交:2023年9月28日,更新财报数据后再次递表。此前因“多因素订单”“特惠顺路单”等压低运价的行为,货拉拉在2023年内三次被监管部门约谈,要求整改抽成比例和司机权益问题。港交所此次仍维持审慎态度。
第三次递交:2024年4月2日,重点展示多元化业务(如跑腿、汽车租售)和小额贷款扩展。此时披露的2023年营收为13.34亿美元,经调整利润3.91亿美元,但港交所仍未放行,继续质疑其核心竞争力及金融业务的合规性。
第四次递交:2024年10月2日,尽管业绩向好,港交所仍关注其佣金比例过高(2024年佣金占营收31.4%)、境外业务占比低(不足10%)等问题。此外,货拉拉此前上线的小贷产品“圆易借”因资质不足被下架,金融业务合规性再遭质疑。
目前,货拉拉正处于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关键时期。2025年4月初,其母公司“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更新了港股招股书。
然而,2025年9月23日的监管约谈明确传达了平台必须先解决合规问题再谋求资本化的信号。
对于货拉拉而言,能否成功上市,不仅取决于其财务数据,更取决于其能否有效解决上述合规与治理问题,向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证明其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简单的口头承诺和短期整改可能不足以通过审视。货拉拉需要做出实质性、可验证的改变,例如彻底改革其抽成与定价机制、真正实现算法透明化、并建立与司机群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其上市征程的最终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应对此次监管约谈所提出的挑战。
而这种长期的质疑和挑战直接体现在了其市场估值的波动上,估值大幅缩水是货拉拉面临的严峻现实。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货拉拉的估值从2023年的900亿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650亿元人民币,一年内缩水250亿元,跌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估值的下滑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业务模式可持续性、国际化拓展能力以及平台与司机之间利益平衡问题的担忧。
更让货拉拉尴尬的是,市占率远低于其的快狗打车早在2022年6月便完成了港股IPO,摘得"同城货运第一股"的头衔。满帮集团等其他同行也已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三、 依赖与转型:国内市场与未来挑战
因此,面对监管压力和市场挑战,货拉拉则需要彻底重构其商业模式。平台与司机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据统计,2021至2023年三年间,货拉拉遭遇交通运输部约谈12次,指向的问题包括随意调整计价规则、多重收费、恶意压价竞争、抽成比例或会员费过高等。2022年11月,货拉拉司机甚至自发组织全国平台用户放假三天,停止接单,以抵制货拉拉平台规则调整。
货拉拉的收入结构也凸显了其对国内市场的过度依赖。2024年,货拉拉在中国境内的收入达到14.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90.7%,而境外收入仅为1.49亿美元,占9.3%。虽然货拉拉在东南亚、拉美等市场进行扩展,但整体占比微小,全球化进程尚未显著减轻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研发投入下滑也是令人担忧的信号。从2022年的1.97亿美元,降到了2024年的1.79亿美元,这与平台面临的技术合规要求形成反差。
四、结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约谈,既是严峻挑战,也是转型契机。其第五次IPO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态度,更取决于其能否真正重构平台、司机与用户之间的健康关系。
监管常态化已成为平台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货拉拉被约谈,反映了平台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调整。监管部门划出的红线很明确:可以追求效率,但不能牺牲公平。随着平台经济进入强监管时代,算法透明、公平竞争和权益保障将成为行业标配。
对于货拉拉乃至整个网络货运行业而言,唯有摒弃“流量思维”和“压价竞争”的旧模式,转向“价值思维”,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精细化运营,平衡好司机、用户与平台各方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规范健康的发展。
【小贴士】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近20年,长期关注物流科技,我们辐射的企业:菜鸟、京东物流、苏宁物流、韵达、中通、申通、圆通、极兔速递、德邦快递、百世、日日顺、达达快送、闪送、风火递、运去哪、快狗打车、递四方、至美通、飞盒快递等。
网经社物流科技台(LT.100EC.CN)是专业物流科技门户,有行业咨询、行业研究、行业数据等系列报道,提供媒体、报告榜单、融资、会议、营销、供应链融资等服务,是物流科技从业者、媒体、投资者、用户的首选平台。(如果您是业内人士,欢迎合作咨询加微信xx726ysy,请务必备注姓名+单位+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