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 11月6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在港交所同日挂牌交易(详见 # 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zdggdyg/),形成“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架构。小马智行发行价139港元/股,截至北京时间15点121.4港元/股,下跌12.66%;文远知行发行价27.1港元/股,截至北京时间15点23.24港元/股,下跌14.24%。
【观点一:双双“破发” 双重上市背后资本呈谨慎态度】
知名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表示,当前正值国内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加速期,多地开放全无人测试与收费运营资质,政策确定性提升为上市提供合规背书,港股对本土政策敏感度高,利于锚定增长预期。
郭涛进而表示,两家企业核心收入依赖国内Robotaxi项目,港股投资者更易理解其商业模式,降低跨市场认知偏差。且对比美股受地缘政治压制的估值,港股对硬科技溢价能力更强,且受益于港股通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也表示,Robotaxi已从“技术验证”进入“规模验证”阶段。通过"美+港"双重上市架构,能拓宽融资渠道,为技术研发和规模化运营注入更充足资金,而当前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多地牌照逐步放开的政策环境,也为IPO提供了有利时机。但就市场反应来看,二者目前股价均跌破发行价,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两家公司前景的谨慎态度。
【观点二:差异化布局 Robotaxi加速商业化探索】
虽然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同为Robotaxi公司,但具体业务上存在差异。小马智行聚焦L4级自动驾驶,以“Robotaxi+Robotruck”双引擎驱动。其收入主要来自三大板块:Robotaxi服务收入、Robotruck服务收入和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 。而文远知行则采用多元化策略,构建五大产品矩阵(Robotaxi、Robobus、Robovan等)。
陈礼腾表示,财务数据上看,2025年Q2小马智行营收1.54亿元,同比增长75.9%;文远知行1.27亿元,同比增长60.8%。对比来看,小马智行营收规模更大且增速更高。但利润方面两家均未盈利,小马智行Q2净亏损3.82亿元,而文远知行为4.06亿元。这也表示自动驾驶目前处境: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商业化还需进一步提升。
陈礼腾认为,尽管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但在从营收、毛利、车队规模扩张及技术持续迭代等维度来看,两家均已显现出向商业化加速迈进的势头。但无论是上市都遭遇破发,还是路演期间的“互掐”,都表明,在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未明朗、依旧高度依赖资本输血的背景下,企业已从最初的讲故事到比拼规模、落地能力的阶段,通过强化在投资者面前的自身形象,以争取更多信任与资源,支撑其长远发展。
【观点三:Robotaxi赛道进入规模化竞争新阶段 】
郭涛认为,Robotaxi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商业化的关键拐点。在技术端,激光雷达成本降至4000元,整车成本逼近盈亏平衡;在政策端,中国已开放3.2万公里测试道路,北京、上海等地允许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在商业模式方面,B2B2C生态合作、订阅制及动态定价逐步落地,加速用户习惯培养。
陈礼腾认为,万亿级市场前景的Robotaxi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点落地场景,目前布局Robotaxi的公司有滴滴出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享道出行、T3出行、百度萝卜快跑、哈啰出行等。而就在11月5日,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宣布进军Robotaxi赛道。Robotaxi赛道竞争愈发激烈。
陈礼腾表示,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同日上市标志着Robotaxi赛道进入规模化竞争新阶段。短期内,成本控制能力与政策适应性将成为关键;长期来看,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将决定企业能否突破盈利瓶颈。随着L4技术成熟、政策持续支持及商业化提速,行业正进入规模化爆发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