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夏天,以阿里、美团、京东为核心的即时零售竞争如火如荼,一场"史诗级补贴大战"正在激烈上演,预计未来一年内向市场投放超过1000亿元的补贴。最新数据显示,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达1.5亿,淘宝闪购达8000万(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wmsz/ )。
对此,网经社发起“阿里猛攻、美团坚守、京东拓疆,2025电商‘三巨头’干亿补贴押宝即时零售”大型主题策划,发布《阿里猛攻 美团坚守 京东拓疆 2025年电商“三巨头”干亿补贴押宝即时零售一一网经社全景式解读分析报告》,组织了18业内专家、投资人、律师、高校教授、分析师,全方位解读此次电商“世纪大战”!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独家专访。
1、 “反内卷”背景下,各家巨额补贴争夺市场份额的行为,是否可能构成法律规定的“不正当竞争”?如何界定“强制低价”与“正常促销”的边界?
首先,大家最关心的是平台大规模补贴是否合法。这需要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判断,核心看三个要件:
第一,主体是否为经营者?像美团、阿里、京东这些显然符合;
第二,主观上是否有排挤对手的目的?比如京东 “百亿补贴” 明确说要 “争夺美团用户”,美团 “神枪手” 计划专门针对竞争对手的核心品类,这些都带有明显的排他性;
第三,客观上是否实施了低于成本价销售?比如我们看到的 “16.18 元小龙虾”,光食材成本都不够,还有 “0 元奶茶”,如果这种行为持续且没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比如短期推广),就可能构成 “掠夺性定价”,属于不正当竞争。
那合法促销和非法强制低价的边界在哪?简单说,短期让利(比如周年庆 3 天折扣)、成本能覆盖的差异化定价(比如会员专享价)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持续低于进货成本销售 —— 有商家反映,扣除平台补贴后售价比原材料成本还低 30%—— 或者强制商家全品类参与补贴,不参与就限制流量(比如淘宝部分类目强制 “满减”),甚至扰乱市场价格体系(比如某奶茶品牌因平台倾销导致线下门店客流降了 40%,被迫全线调价),这些就涉嫌违法了。
监管层面的态度也很明确。2025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已经约谈了三大平台,明确要求避免 “以补贴扭曲竞争秩序”,自查价格是否低于合理成本。如果持续违规,可能会按《反垄断法》中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处罚,最高可罚没年收入的 1%-10%,这个力度是很大的。
2、平台在设计和执行补贴政策时(如流量倾斜、佣金政策、活动参与门槛),如何确保对所有合作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的公平、公正和非歧视?商家如果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有哪些法律救济途径?
接下来看商家端,很多中小商家反映在平台规则中处于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流量倾斜加剧 “马太效应”。比如某些平台把主要的流量都给了品牌连锁店,中小商家的曝光率直接下降明显,生存空间被挤压;
二是佣金政策不透明。不少商家反映,参与补贴后佣金相应上涨,相当于平台把补贴成本转嫁给了商家;
三是活动门槛歧视。像某平台 “双百计划” 要求商家月销超 50 万才能参与,这直接把大量的中小商户排除在外了。
那商家该如何维权?我个人认为有几条路径可以参考:
第一,合同违约诉讼。如果平台擅自修改佣金条款,商家可以依据入驻协议起诉,之前就有抖音商家胜诉的案例;
第二,反垄断举报。如果平台要求 “二选一”,或者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经营,这涉嫌垄断,可向市场监管总局举报;
第三,推动集体协商。可以参考拼多多的 “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让商家代表参与平台规则制定,形成协商机制。
但也要注意,实践中存在难点。比如中小商家要举证平台 “算法歧视”,需要获取后台数据,但目前法院调取这类数据的成功率很低,维权成本比较高,我还是一直坚持建议这类平台监管,需要监管机构的实时及时介入,唯有如此才可能保护平台生态的基本平衡。
3、消费者在“0元购”“免单券”等促销活动中,可能因虚假宣传或平台履约能力不足受损。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法律对消费者的举证责任有何具体要求?
再看消费者这边,促销活动中的侵权问题也不少,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虚假宣传,比如 “0 元购” 实际要满 199 元,却不显著标注,这违反了《电子商务法》关于信息真实性的要求;
二是履约能力不足,订单激增导致配送超时两小时,生鲜都变质了,这时候平台要承担《民法典》规定的违约责任;
三是隐性条款,比如 “免单券” 限制每日前 1000 名,却不提前说,这就违反了《消保法》的信息披露义务。
消费者维权时,有几个举证要点可以记一下:
首先,有些情况是 “举证责任倒置” 的。比如你能证明平台宣传有问题(像活动页面写了 “全场免单”),那平台就得自证没过错,这是有司法解释支持的;
其次,要注意电子证据固化,比如保存促销页面截图、订单记录、客服录音,多地互联网法院就有相关判决支持截图证据的效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消协发起集体维权。
4、各家平台应如何调整策略以规避可能触及的法律风险?
最后,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平台需要在合规上做哪些调整?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第一,补贴设计要规避法律风险。第二,重构公平的流量分配机制。第三,提升履约能力,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之,互联网平台的新一轮竞争不该是“资本消耗战”,而应该是“合规效能战”。监管不是为了抑制创新,而是引导行业形成 “降本增效→体验升级→商业正循环” 的健康模式。平台需要在法律层面守住成本定价红线,生态层面用技术降本替代成本转嫁,治理层面让商家和消费者参与规则制定,社会层面把骑手权益、中小商家生存率纳入 ESG 指标。只有这样,行业才能从 “零和博弈” 走向 “商业向善” 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零售业效率革命的标杆。
专家介绍:董毅智,法律从业20年,拥有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期货、基金从业资格。团队专注于金融诉讼、合规监管、刑民交叉及互联网领域,聚焦A股、港股、美股,致力于全球风险配置与投资者保护。多年来处理案件超3万件,挽损超10亿元,互联网十大公益律师。担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浦东金融学会理事,为财新、华尔街日报撰稿,合著《互联网+产业风口》等。
【小贴士】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长期关注数字零售,旗下数字零售台(DR.100EC.CN)重点报道、研究与服务的公司有(1)综合电商:阿里巴巴、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苏宁易购、唯品会、得物等;(2)直播电商:抖音、快手、视频号、淘宝直播、京东直播、多多直播、蘑菇街直播、唯品会直播、小红书直播等;(3)生鲜电商:本来生活、京东到家、美团闪购、淘宝买菜、多点、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美团买菜、盒马鲜生、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4)社交电商:识货、芬香、花生日记、粉象生活、梦饷集团等;(5)二手电商:闲鱼、转转、找靓机、爱回收、红布林等;(6)美妆电商:聚美优品、逸仙电商、亲亲网等;(7)酒水电商:i茅台、酒仙网、1919酒类直供、酒便利、也买酒、中酒网、酒廷1990等;(8)宠物电商:波奇网、E宠商城、宠物家、疯狂的小狗等;(9)电商服务商:微盟、有赞、微店、光云科技、壹网壹创、丽人丽妆、宝尊电商、店宝宝、若羽臣等;(11)母婴电商:宝贝格子、宝宝树、妈妈帮、亲宝宝等;(12)汽车电商:京东养车、天猫养车、途虎养车、瓜子二手车、人人车、好车无忧、优信、卖好车等;(13)奢侈品电商:寺库、包大师、唯礼网、识季、爆爆奢、妃鱼等;(14)鲜花电商:花加、花礼网、买花网、花点时间等;(15)私域电商:快团团、鲸灵集团、好衣库、群接龙、团团团等。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是一站式数字零售门户,旗下运营:直播、社交、社区团购、农村、生鲜、汽车、二手、母婴等系列频道,提供包括:媒体、报告榜单、融资、会议、营销、培训、供应链融资等服务,是数字零售从业者、媒体、投资者的首选平台。
如果您是业内人士,欢迎加入群。网经社深耕电商圈近20年,且作为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严选各直播电商、MCN机构、直播达人等靠谱资源,拥有千家各类电商渠道和万家优质商家资源的大生态。为各电商、服务商、品牌方、商家提供一个结交靠谱圈子的平台。(如果群已满请加微信wjs00209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