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监管新规:平台强制报送商家收入,
境外平台也不例外
(网经社讯)2025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第15号公告,要求所有境内外电商平台(包括亚马逊、TikTok Shop、Temu等)每季度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入驻商家的身份和收入数据。
首次申报时间:2025年10月1日至31日,平台需提交商家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易数据。
覆盖范围极广:即使平台未在中国注册公司,只要服务中国商家或消费者,就必须报送数据。
境内服务商同步纳入监管:为境外平台提供代运营、店铺管理等服务的中国公司,同样需报送涉税信息。
政策目标:通过“穿透式监管”,彻底改变过去依赖商家自行申报的模式,堵住跨境电商逃税漏洞。
解读:这意味着,无论是独立站、亚马逊FBA卖家,还是TikTok Shop商家,只要涉及中国消费者或中国供应链,收入都将被税务机关掌握。
公告要求平台每季度提交两类核心数据:
卖家的身份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店铺ID等。
收入明细,包括销售总额、退款金额、净收入等。
对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这意味着经营行为将全面纳入税务监管视野,以往“无税号、无申报”的灰色操作空间不复存在。
打击跨境电商违法违规:售假、走私、虚假订单成重点
2025年以来,中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已联合查处多起跨境电商违法案件,涉及售假、走私、伪造订单等行为。
(1)上海特大网络售假案(2025年2月)
违法行为:犯罪团伙将国产假货伪装成“海外直邮”,先虚假出口至香港/澳门,再进口回内地,伪造报关单据骗取跨境销售资质。
查处结果:警方抓获10名嫌疑人,查获2万余件假货,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涉案平台因明知售假仍提供引流服务,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2)严查走私与虚假订单(2025年7月)
央视新闻报道,海关侦破多起跨境电商走私案,犯罪团伙通过购买公民信息伪造订单,逃避税收。
相关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涉事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警示:未来,跨境电商企业若仍通过“刷单”“虚假出口”等方式逃税,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政策背景:免税红利消失,合规化成为唯一出路
2024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明确支持“阳光化”出海。
免税政策收紧:此前对综试区“无票出口免税”的优惠已被新监管政策替代,所有跨境收入均需纳入税务监控。
税务合规成为刚需:企业需尽快完成税务合规整改,否则可能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关店风险。
商家如何应对?
(1)自查税务合规性
检查是否已合规申报收入,避免因平台数据报送后被税务机关追查。
若涉及海外公司,需确认是否符合中国税务申报要求。
(2)警惕“低价免税”陷阱
部分服务商仍宣传“0关税”“免税通道”,但新规下此类操作风险极高,可能涉及走私。
建议通过正规9610、9710、9810等跨境电商模式申报。
(3)关注平台政策变化
亚马逊、TikTok Shop等平台可能会调整税务政策,商家需及时跟进,避免因未合规申报导致账户受限。
未来趋势:跨境电商进入强监管时代
2025年10月后,税务稽查案例预计激增,税务机关将直接比对平台报送数据与商家申报数据,差异过大可能触发稽查。
海关、税务、公安联合执法,售假、走私、虚假订单等行为将面临更严厉打击。
无论是平台数据直报,还是海关、税务的联合稽查,都在倒逼企业加速合规化进程。
2025年,合规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