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5月27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电子烟监管工作进展。新闻发言人刘培峰指出,当前电子烟监管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国内非法产品屡禁不止、国际贸易风险加剧的双重挑战。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从监管体系、产能管控、市场准入、执法检查、未成年人保护等五大维度构建全链条监管框架,推动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发展。
一、监管体系升级: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
为破解电子烟监管“九龙治水”难题,国家烟草专卖局增设电子烟监督管理司,各省级局同步完善监管机构,形成“中央-地方”联动格局。在地方层面,广东、深圳等重点地区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海关、邮政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2024年以来,全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万人次,开展联合执法6948次,实现对2.1万家电子烟经营主体的全覆盖检查。
在制度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推动《电子烟管理办法》与《电子烟》国家标准落地实施。其中,国家标准明确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并要求雾化物必须含有烟碱,从技术层面阻断“水果味”“糖果味”等易诱导未成年人的产品流通。
二、产能管控:严把“三道关口”遏制无序扩张
针对电子烟产业“野蛮生长”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从源头实施精准调控:
产能控制关: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电子烟纳入限制类产业管理。2024年以来,累计阻止违规新建项目103个,涉及投资金额超50亿元。
许可准入关:修订《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细则》,实施“一企一核定”产能标注制度。对产品质量、能耗、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依法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已收回6家企业许可证,暂停33家企业80项许可范围。
资本运作关:联合证监会建立电子烟企业上市审查协作机制,对拟上市企业开展穿透式核查,遏制“资本绑架产业”现象。
三、市场秩序整治:重拳打击非法产业链
聚焦电子烟非法制售、调味电子烟反弹、出口回流等突出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展“靶向治理”:
全链条执法:紧盯生产、仓储、运输、零售、出口五大环节,2024年查处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产品2328万个,追究刑事责任2263人。
技术审评倒逼合规:建立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白名单”制度,要求上市产品必须与审评信息一致。2024年首次对4家内销企业实施处罚,下架不合规产品12款。
出口监管升级:针对“出口转内销”乱象,实施“境内生产-物流运输-报关出口”全流程追溯,2024年拦截违规出口订单3.2万单,涉及货值超8亿元。
四、未成年人保护:筑牢“防护墙”净化校园周边
国家烟草专卖局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监管“红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防护网:
线上禁售:联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开展专项行动,督促电商平台下架电子烟店铺1.2万家,清理违规广告链接8.7万条。
线下严查:以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为重点区域,2024年清理售烟网点2500个,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案件1200起,罚款金额达300万元。
社会共治:推动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增设“未成年人验证”模块,要求零售户在显著位置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对难以判明年龄的消费者强制查验身份证。
五、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标准与检测体系双强化
为破解电子烟“质量参差”难题,国家烟草专卖局从标准与检测两端发力:
标准体系:发布《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101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白名单”,规定烟具过温保护、电池安全等18项技术指标。
六、挑战与展望:构建电子烟治理新格局
数字生活台(DL.100EC.CN)了解到,尽管监管成效显著,但电子烟治理仍面临“地下工厂”隐蔽性强、新型毒品伪装渗透、国际贸易壁垒增多等挑战。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三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