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金融>浅析:治理比特币要“疏堵结合”
浅析:治理比特币要“疏堵结合”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09:16:4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光靠堵来解决问题,一些比特币交易肯定会转入地下市场,也会触动比特币分散市场的诞生,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和大量比特币的“庄家”直接可以跟投资者做对手盘,根本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难度会更大。

  12月16日下午,央行召集第三方支付公司开会时明确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为比特币交易网站提供托管、交易等业务。这表明中国对比特币的监管再下一城,交易的顺畅性和难度加大,市场或暂时停滞。

  比特币已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标准化金融产品,早已超越了网络虚拟商品的范畴。参与群体越来越大,传播效应和交易额也越来越大,参与者已经从专业互联网技术等领域辐射到了普通人群。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国家,想让一种商品变成一个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就必须得接受监管。

  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参与比特币相关的定价、服务、买卖、承保、登记、清算、结算、兑换、储存、托管、抵押、信托、基金等业务;不承认比特币有计价、支付等货币功能,只承认比特币是一种虚拟商品,普通民众有参与的自由,但风险自担。

  实际上“通知”并没有让比特币交易在中国降温,目前国内六家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24小时交易量已达30万个,按4600元/个的报价来算,交易额超过13亿元。国内其他类似的小型平台还有几十家。央行非常清楚,其交易量如果继续放大、参与人数继续增多,将带来更大风险。

  更深一点来说,国家不会允许比特币挑战法定货币、现有金融体系、法律底线三大主权核心标志,比特币受到各国监管是迟早的事。然而,比特币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因为哪个国家的监管加剧而终结,知名投行摩根大通为类似比特币电子支付系统申请专利,美银美林将比特币纳入研究范围并给出1300美元/个的估值。比特币已经成为一个日交易数十亿美元的全球化产业,完全封杀比特币不太现实。

  如果中国完全封杀比特币,可能今后再想放开就很被动了。实际上央行也并没有完全屏蔽比特币,一切政策处在“现阶段”。我国央行对它的定性是一种虚拟商品,表明民众可以在自担风险的情况下自由参与。既然如此,央行和相关部门何不将这种类似的互联网创新产品买卖实验区批给兰州新区或两江新区等具有创新试点的地方经济“特区”,缩小监控范围、集中关注。

  监管部门如果仅是从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领域屏蔽比特币,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方向性疏导机制,光靠堵来解决问题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比特币交易肯定会转入地下市场,也会触动比特币分散市场的诞生,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和大量比特币的“庄家”直接可以跟投资者做对手盘,根本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难度会更大。

  一旦人为制造出一个灰色地带,就存在长期性风险,而且放弃了更多机会。像挪威政府,虽然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身份,但却宣布,政府将会把比特币交易所得纳入监管范围,并将对通过比特币交易获得的利润征收“资本利得税收”。

  与任何一个新兴、高速发展、充满不确定性、野蛮生长的市场一样,政府对比特币交易最好的应对办法是迅速作出反应,开启监管,但更要疏堵结合。目前来看监管已经逐步到位,而疏通路径和引导政策欠缺。(来源:《新京报》 文/肖磊 )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