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近年来,跨境电商的迅猛增长促使多国重新审视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从欧美到亚洲、拉美,各国纷纷调整税收规则,以应对市场公平性、海关监管压力及税收流失等问题。
欧美率先行动:拟对小额包裹征税
欧盟近期提议,对进口小额包裹征收固定税费:
1. 送货上门包裹:每件征收2欧元
2. 寄送至仓库包裹:每件0.5欧元
此举意味着现行“150欧元以下免税”政策可能终结。欧盟贸易专员Maros Sefcovic表示,收费旨在弥补海关审查成本,因小额包裹数量激增带来巨大监管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进口的150欧元以下包裹达46亿件,同比翻倍,其中90%来自中国,相当于日均1200万件。
除税费外,欧盟还计划:
1. 取消150欧元免税门槛
2. 设立欧盟中央海关机构(EUCA),整合监管资源
3. 优化增值税流程,推广一站式服务(IOSS),简化低价值商品申报
英国同样酝酿调整,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表示将审查小额免税政策(目前门槛为135英镑)。若取消,进口包裹或额外承担20%增值税及最高25%关税。
拉美市场:免税政策快速收紧
巴西:2024年8月取消8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
墨西哥:2025年起取消50美元以下免税,并对未签订条约国家(如中国)的商品加征19%关税+16%增值税
美国:对华小额包裹(≤800美元)关税从120%降至54%,但维持每件100美元固定费用
日本:拟取消1万日元(约69美元)以下包裹免税,并征收10%消费税,新政或于2025年出台
卖家如何应对?
政策调整将推高跨境物流成本,卖家需:
1. 合规运营,关注各国税收动态
2. 优化供应链,探索海外仓等降本方案
3. 分散市场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地区
全球小额免税时代渐行渐远,跨境电商竞争进入新阶段,灵活适应规则变化的企业方能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