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5月28日消息,近日,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向财政部提交了一份关于电子商务进出口货物海关管理法令草案的意见书,在文件中,越南工商联合会建议,有必要考虑对进口电商商务商品实现全面的进口税政策,不实行免税和减税优惠,以确保和国产商品公平竞争。
政策调整的驱动逻辑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越南税收政策的收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24年2月率先取消价值100万越南盾(约288元人民币)以下商品的增值税豁免,2025年又拟进一步取消进口税优惠,这种渐进式改革体现了当局在税收公平与贸易便利之间的权衡。核心动因来自三个方面:财政收入的考量(2024年通过Shopee进入越南的3.24亿件商品平均价值仅12.5元人民币)、本土产业保护需求(跨境电商商品与本土商品价差达30-50%),以及海关监管效率提升(简化HS编码分类流程)。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设计的技术创新。越南工商联合会提出的"按用途分组征税"方案,突破了传统HS编码的繁琐流程,这种"商品大类认定"模式若实施成功,可能为发展中国家电商税收管理提供新范式。数据显示,现行制度下越南海关处理单个跨境电商包裹的平均时间比一般贸易货物多出2.3倍,改革势在必行。
全球税收政策趋同化现象
越南并非孤例,全球主要电商市场已形成明显的政策收敛趋势:
东南亚区域,马来西亚自2024年起对500令吉(约770元人民币)以下进口商品征收10%低价商品税;欧美市场,欧盟拟取消150欧元免税门槛并加征监管手续费,英国正评估终止低价值商品零税制度;北美地区,美国T86清关优惠政策的取消促使2025年1-4月中国直发小包量同比下降18%。
这种全球化调整呈现三个共同特征:免税门槛普遍下调或取消(平均降幅达62%)、税收征管数字化(泰国已实现电商平台代扣代缴)、监管重点从"货物价值"转向"贸易性质"(区分商业性包裹与个人物品)。政策趋同的背后,是各国对2016年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下"合理监管"条款的差异化实践。
对跨境电商的价值链重构
税收成本上升将引发产业链多维度调整:
供应链层面,"小额免税"红利消失倒逼企业重组物流网络。东南亚市场已出现"从直邮向海外仓转移"的明显趋势,2025年Q1越南海外仓备货量同比增长47%。商业模型上,低价铺货模式面临根本性挑战,深圳某3C卖家财报显示,其越南市场单品毛利率因税收调整下降5.2个百分点,迫使转向高客单价产品线。
竞争格局方面,本土化运营能力成为新壁垒。Lazada越南站数据显示,实施增值税后,具备本地仓储的卖家订单量逆势增长23%,而纯跨境卖家下降11%。这种分化预示着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综合成本竞争",包括税收优化、物流效率、本地合规等多元能力的比拼。
结构性影响与长期趋势
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中长期将促进产业升级。越南工贸部预测,税收调整可能导致2025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短期回落8-12%,但会推动两个积极变化:本土制造业受益于价格竞争力提升,预计2026年越南家居用品类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可提高3-5个百分点;跨境企业加速品牌化转型,阿里巴巴国际站调研显示,78%的出口企业已将"合规成本内化"纳入三年战略规划。
监管技术的演进值得密切关注。越南试点中的"用途分组征税"、欧盟推行的"一站式税务平台"(OSS)、马来西亚的"平台代扣机制",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塑全球电商税收治理体系。未来五年,数字化征管与风险智能预警的结合,可能实现跨境电商"无感通关"与"精准征税"的平衡。
对企业的战略建议包括:建立动态税务模型,实时测算不同市场的综合成本;优先布局具备海外仓基础的重点市场;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型。正如DHL最新行业报告指出:"后免税时代的跨境电商,赢家将是那些能把税收成本转化为合规竞争优势的企业。"这场全球范围的税收政策调整,终将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