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7月30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近期加速资产优化步伐,通过减持非核心业务实现资源再配置。最新公告显示,其关联企业杭州灏月计划减持红星美凯龙不超过3%股份,预计套现约4亿元人民币。这标志着阿里持续推进的"轻资产化"战略进入新阶段。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获悉,据红星美凯龙(601828.SH)7月25日披露,阿里系股东拟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3亿股,实施期为2025年9-11月。此次减持后,阿里系合计持股比例将从9.31%降至6.31%。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阿里连续第二年调整红星美凯龙持股——2024年同期,其通过股权转让清仓0.98%股份,套现1.02亿元。
此举反映阿里对实体零售资产的重新评估。受房地产行业下行拖累,红星美凯龙近两年半累计亏损超67亿元,叠加创始人车建兴被调查等管理层变动,公司股价较历史高点回落86%。阿里选择逐步退出,体现其"止损优先"的投资逻辑。
回溯阿里实体零售布局史,2014-2020年间累计投入超450亿元,先后控股银泰百货(2017)、高鑫零售(2020),并通过可转债投资红星美凯龙(2019)。然而最新财报显示,这些业务已成为业绩拖累:
2024财年"其他业务"板块营收同比下降2%至1923亿元,经营亏损达91.6亿元
2025上半财年该板块亏损继续扩大至28.45亿元
在此背景下,阿里启动战略转型:
2024年底:74亿元出售银泰百货控股权
2025年1月:123亿元剥离高鑫零售78.7%股份
2025年7月:启动红星美凯龙减持程序
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2024财报会上明确表示:"非核心的实体零售业务若完成退出,将更利于资源聚焦。"这一表态与马云提出的"三回归"战略(回归淘宝、用户、互联网)形成呼应。
通过剥离重资产项目,阿里不仅回笼超200亿元资金,更精简了管理体系。财报显示,2025年Q1集团管理费用率已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则同比增长15%,主要投向AI和云计算领域。
不过转型之路仍存挑战:电商主业面临拼多多、抖音等平台激烈竞争;云业务增速受宏观经济影响放缓;组织架构调整带来的短期阵痛。
市场正密切关注阿里能否通过这场"战略瘦身",在核心业务领域实现突破性增长。正如CEO吴泳铭强调:"我们需要以归零心态,开启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