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电商已成为推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就业、促发展的关键引擎。电商不仅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更通过产业链延伸、模式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对此,网经社组织业内专家、高校教授、投资人等予以解读。
对此,广东华南现代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文丹枫接受 #网经社 独家专访。
一、从商家、业界专家角度来看,目前电商在助力就业方面,还面临哪些不足和难题?请举例说明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想表达一下当前传统经济发展的现状:有人说为什么传统经济这么艰难?原因是从“十四五”计划开始我国全面由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发展转型,近几年来数字经济、数字政府、产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一个接一个。当前背景核心是经济、社会都在转型,这个时候电子商务不仅仅是营销中的工具、渠道,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抓手。
在这个背景下谈电商助力就业这个话题,作为电商研究者有6个方面思考:
1.“就业量有了,就业质不稳”
电子商务中的新业态-直播电商岗位中关于直播间场务、剪辑、客服多为项目工、外包工,收入波动大,社保与培训是难点;直播电商的属性经常出现旺季加人、淡季裁人,“用得上、稳不住”。
2.流量贵、规则不透明,企业不敢扩岗”
电子商务企业营销获客成本持续上升,电商平台风控与规则不透明,各类平台自行运营的管控软件出现“误伤”导致店铺限流,特别是退款先行等风险外溢给商家,现金流吃紧,电商企业岗位扩招意愿下降。
3、“有流量无转化,有产能无订单”
电商企业面临自身的数据散、系统碎,难以形成“数据—模型—运营”闭环;选品、补货、投流靠经验,岗位不稳定,人才培养无抓手。
例:华南某服装小微企业做电子商务,营销上年投流费用超过人工总成本,却因退换率高、预测不准,迟迟不敢增岗扩员。
4、岗位结构迁移、技能错配
传统企业客服被AI智能体替代加速,新岗位(数据运营、内容编导、合规经理)又难招、难培训;相关院校课程更新慢,企业自训培养成本高。
例:农产品商家能开播,但缺“内容编导+数据运营”双栈人才,直播带不动长期岗位。
5、供应链外溢成本压就业稳定
企业面临退换货、仓配与售后占大量人力;电商平台“先退后审”“极端差评”拉高不确定性,企业转向临时用工以对冲风险。
6.县域与跨境两端“卡点”
县域电商公共服务站老化,带动就业乏力;外部环境(美国新的小包裹税收新政)恶化,跨境电商在税务、报关、结算周期与平台合规上门槛高,成本增,小微“机构接不住订单、留不下岗位”。
专家介绍:文丹枫,广东省现代移动互联网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