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导读:5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高佣金、抽成、推广费是否将成过去,商家迎来“救星”?对此,“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组织13位专家给予解读(详见网经社独家策划专题:https://www.100ec.cn/zt/wjszp)。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
1、《指南》有利于我国平台经济监管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制度约束与引导,推动平台收费行为透明化、合理化。
2、政策效果需依赖细节优化平衡多方利益,保证监管的刚性与灵活性,既通过底线规则遏制乱象,亦为平台创新预留空间。
3、平台经济收费乱象存在于多个细分领域。如部分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导致商户被迫承担“零元购”损失,或通过不合理扣除保证金损害商户权益。另外,外卖及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存在收费不透明问题,例如高额餐盒费、推广费等。
4、《指南》的核心聚焦于规范收费行为与保障商户权益两大方向。首先,明确收费底线,首次系统性划定8类禁止性行为,包括重复收费、转嫁成本、强制推广收费等。此外,强化透明度,规定平台需在首页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规则及历史版本,修改规则需提前7日公开征求意见,商户可自由退出且平台不得阻挠等。同时,推动平台合规自律,要求建立内部合规组织、风险识别机制及商户培训体系,鼓励对中小商户实施费用减免和特殊时期帮扶。另外,规范营销行为,禁止强制商户参与促销活动并收费,要求明确费用计算方式并提供明细核对。
5、从长远看,《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平台经济监管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制度约束与引导,推动平台收费行为透明化、合理化。
6、不过,该举措在短期内也会给平台带来一定的挑战。对互联网企业而言,短期内平台需调整依赖“算法定价”“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转向增值服务等路径,中小平台可能因合规成本面临生存压力,行业分化或进一步加剧。长期来看,政策将倒逼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从“流量收割”向“生态共建”转型。
专家介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研究领域】 数字生活(在线外卖、在线旅游、网约车)、互联网医疗(综合医疗、在线问诊、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商、互联网医美、互联网心理、)、医药电商(B2B、B2C、O2O)、运动健身、数字教育(在线职业教育、在线K12、教育服务商等)
【小贴士】
针对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www.315.100ec.cn)启动平台“高佣金”“乱收费”调查行动,通过发布快评、投诉受理、滚动曝光、专题聚焦、密集播报、媒体联动、律师咨询、纠纷调解、典型通报、商家调查等方式,关注平台收费乱象。欢迎商家在线投诉爆料。调查的平台包括:
1、网络购物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小红书、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得物、苏宁易购等;
2、网络订票平台:携程、去哪儿、飞猪、同程艺龙、大麦网、淘票票、猫眼等;
3、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T3出行等;
4、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等;
5、即时配送:达达快送、美团配送、蜂鸟配送、顺丰同城、UU跑腿、宅急送等;
6、维修平台:啄木鸟家庭维修、鲁班到家、万师傅等。
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运行10余年来,与全国近千家网络消费平台建立对接,影响1亿+网络消费用户,新系统实现一键投诉、24h在线、自助维权、同步直达、实时处理、进度查询、评价体系、法律求助、大数据分析等诸多功能。目前,平台“绿色通道”服务向广大网络消费平台开放,平台可自主申请入驻,实时受理、反馈和查询用户满意度评价。为了更好地营造公开、透明、健康的网络消费投诉环境,“电诉宝”公开版已正式上线,新增用户投诉实时受理动态、月度平台投诉量TOP10、热点投诉地区、投诉榜(依据投诉量排行)等模块,让投诉过程透明化,一手掌握信息动态。
如果您有遇到相关被平台欺诈等问题,欢迎加入“商家维权群”(如果群已满请加微信modaiqing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