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近期,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吉昌教授围绕数智时代的服务创新等主题,就关税大战下的中国跨境电商、内外贸一体化、欧洲跨境电商发展和平台内卷式竞争等热点议题接受了新华财经、澎湃新闻、网易新闻、MNI、香港文汇报、新民晚报、浙江卫视等众多媒体的专访,其观点引发广泛关注,并被新华社编入内参呈送中央领导参阅。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中采用了他的建议。
郑吉昌教授在出口转内销议题上指出,短期内这一策略具有显著利好。政策驱动下,“内外贸一体化”政策为企业提供便利,京东等平台开辟专区助力企业快速消化过剩产能;市场需求层面,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可填补中高端市场空白;企业自身也能借此缓解现金流压力。但长期来看,企业和商超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渠道与供应链重构方面,从B2B模式转向B2C模式成本高、周期长,且商超议价可能挤压利润;品牌认知度不足,需长期投入营销;国内外合规性差异导致改造成本上升;消费需求错配风险也要求企业针对性调整产品 。消费者对出口转内销商品的接受度受价格、质量认证、认知度和消费心理等因素影响,企业、平台与政策需协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面对美国取消小额免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冲击,郑吉昌教授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表现。短期内,平台与卖家成本压力激增,物流与仓储体系清关效率下降;长期则会倒逼行业向品牌化、合规化、本地化转型,通过供应链重构、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谈及中美贸易战,郑吉昌教授表示,贸易战虽造成进出口下滑、成本上升等短期冲击,但长期会倒逼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增强内需驱动,加速科技自主化。中国政府采取政策反制、“双循环”战略、开放合作与科技突围等措施积极应对。
在欧洲跨境电商市场分析中,郑吉昌教授认为,美国关税政策不稳定,使中国跨境电商面临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相比之下,欧洲关税体系稳定,市场规模大、发展均衡、消费力强,为中国制造业从“量”到“质”转变提供契机。欧洲电商发展基础稳固,物流方面中欧班列降本增效且绿色低碳。不过,中国企业也需应对欧盟征税、环保标准以及多语言运营和文化适配等挑战。
平台经济的内卷式竞争已形成多维度的负面效应,其影响涵盖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国家经济安全三大领域。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这种非理性竞争模式不仅造成微观主体的经营困境,更在宏观层面引发系统性风险。郑吉昌教授提出,
平台经济亟需从"流量内卷"的零和博弈转向"价值创造"的良性发展。这一转型不仅是政策导向的要求,更是突破行业增长瓶颈的关键路径。关键要从技术创新驱动、文化赋能价值和生态协同发展三个维度发力。
在浙江卫视的专访中,郑吉昌教授系统阐述了服务经济与数智经济叠加时代的产业新特征,认为数智技术重构服务业逻辑,呈现出服务可贸易可分工、产业融合、数据成为核心要素等六大特征,服务消费也呈现个性化、情感化趋势,要求企业重构价值传递模式。他认为,数智时代的服务创新是“人性化服务 + 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关键在于培植服务文化、把握与客户柔性边界、注重服务产品专属性和以用户需求驱动流程。
郑吉昌教授作为国内权威的服务经济学家,兼任国家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主席,在服务经济与数字化创新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郑吉昌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复杂经济形势下的诸多关键问题提出深刻见解,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