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10月28日消息,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近期公诉的一起外卖抢单外挂案件宣判,10名被告人因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该案揭示了利用技术手段破坏外卖平台公平抢单机制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据网经社数字生活台(DL.100EC.CN)了解,案件主犯陆某于2023年10月通过自学算法,针对某外卖平台众包程序编写了外挂代码,使骑手能够自定义设置订单价格、距离、类型等参数,优先抢夺高收益订单。陆某将外挂以体验卡(免费1小时)、日卡(5元)、周卡(20元)和月卡(60元)四种形式通过网络销售,并发展了10余名下级代理。这些代理不仅销售外挂,还参与测试、破解竞品,形成了一条非法牟利的黑灰产业链。
一名曾为骑手的代理周某坦言,其最初因见其他骑手使用外挂获利而效仿,后发现贩卖外挂利润更高,遂转为专职销售。2024年2月,外卖平台安全部门在核查中发现有骑手通过外挂抢到超出配送范围的订单,随即报案。检察机关在审理过程中梳理了130余册卷宗,通过关键词抓取技术、支付平台反查和外挂程序鉴定,构建了完整的“三层次证据链”,最终查明该团伙非法获利在23万元至2000元之间。
此类外挂软件不仅侵入平台系统干扰正常派单,还破坏了骑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部分守法骑手因此难以获得高价值订单。判决后,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与平台方座谈,建议其加强技术防护,并通过法治宣传提升骑手法律意识,以期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犯罪。
值得关注的是,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均有出现。例如,浙江新昌警方曾捣毁一个涉案金额达3000万元的外挂黑产团伙,涉及外卖、货运、快递等多个平台。这些案件共同反映出,针对平台经济的非法技术手段已形成跨区域、链条化的犯罪形态,需通过技术升级、法律严打和行业协作进行综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