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美团王莆中:非理性补贴战无赢家 即时零售需回归商业本质
美团王莆中:非理性补贴战无赢家 即时零售需回归商业本质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09:33:12

(网经社讯) 中国即时零售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京东、阿里、美团三大巨头在外卖及即时零售领域展开高额补贴大战,单月最高消耗或达250亿元。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获悉,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在接受《晚点》采访时直言:“如果战争不能推动行业进步,甚至违背商业逻辑,那么这场战争就没有赢家。”

补贴大战:虚假繁荣与行业泡沫

这场始于2025年初的即时零售战争,以京东率先发起“茶饮补贴”为导火索,迅速演变为全行业混战。高盛数据显示,三大平台单月最高补贴规模可能突破250亿元,创下中国互联网竞争史上的纪录。然而,王莆中指出,这种非理性竞争催生了大量“需求泡沫”——许多用户仅为薅羊毛下单,而非真实需求。

即时零售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强行通过补贴强加给所有人。”王莆中表示。补贴带来的单量激增并未转化为长期用户留存,反而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以北京连锁餐饮品牌南城香为例,其创始人汪国玉曾表示,尽管单日流水增长30%以上,但低价补贴导致价格体系混乱,未来恢复原价将面临巨大挑战。

商业逻辑的困境:外卖并非“烧钱就能赢”

王莆中强调,外卖行业的商业模式极其精细且利润微薄,每一单的运营利润率仅约3%,远低于外界想象。“美国DoorDash收取高额佣金,用户还需支付配送费和小费,即便如此,盈利仍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中国外卖市场的竞争更加残酷,任何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亏损。

他以京东早期推出的“超20分钟免单”策略为例,指出这种承诺在高峰期极易被羊毛党利用,形成“超时越多、赔得越多”的恶性循环。“后来他们调整了,因为这种模式不可持续。”王莆中认为,跨行业玩家往往低估了外卖行业的运营复杂度,“当你对战术细节不熟悉时,制定的战略很可能谬误百出。”

战争结局:没有真正的赢家

回顾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补贴大战,结局通常有三种:一方彻底击败对手、双方僵持后议和,或监管介入叫停。王莆中认为,当前环境已不支持长期非理性竞争,“如果阿里愿意放弃核心战场的利润来打这场仗,我们只能应战,但会以更低的亏损应对。”

尽管美团的外卖市占率曾超70%,近期因竞争跌至60%,但王莆中并不担忧:“峰值订单的市占率并不关键,真正重要的是高客单价订单的份额。”他透露,美团在30元以上订单的市场占比仍稳定在70%以上,GMV(成交总额)优势更为明显。

行业呼吁:回归理性,避免“一战式悲剧”

王莆中警告,如果战争持续,最终可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欧洲打残了,美国崛起了”——真正的赢家或许是不在场的第三方,如抖音或拼多多。“这是最差的结果。”

他呼吁行业停止非理性竞争,将重点转向提升用户体验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而非单纯追求单量增长。“外卖的真正增量在于让适应即时零售的消费者购买更多品类,而非靠补贴拉新。”

结语:商业的本质是可持续

这场即时零售战争尚未结束,但王莆中的表态揭示了美团的战略思路:不以短期补贴取胜,而是坚守商业本质,确保商户、骑手、平台和用户四方的长期平衡。

“历史上从未有不熟悉战术细节的战略家成功过。”王莆中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对当前行业乱象的最佳注解。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