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莫岱青:电商并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莫岱青:电商并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6日 10:30:38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中国商界》就“电商盈利”问题采访时表示,“目前电商并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价格战还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恶性促销也难以在短期内杜绝。“单靠部分企业的协议,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从根本上而言,一方面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另一方面国家要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促进电子商务和实体店的协调和融合发展。”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2012年电商年考难言及格》。

  电商年考难言及格(2013年对于电商而言,平台与资源的整合,线上线下的融合会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多决定着阵营的划分与各家的输赢。

  2012年是中国电商行业最不平静的一年,无论是8月掀起的“史上最具规模的电商价格战”,还是“双十一”天猫创下的中国零售界新记录,都为2012年度电商行业写下了浓重一笔。

  然而,在如此热闹的背后,2012年的中国电子商务的表现又到底如何呢?

  销售还有差距

  1月17日,苏宁电器率先对外披露,旗下电商平台2012年实现商品主营销售收入152.16亿元(含税)。加上商旅、充值、彩票、团购等虚拟产品代售业务规模约15亿元和“红孩子”母婴、化妆品等销售业务及开放平台业务实现销售规模16.2亿元,总销售收入约183.36亿元。收入增幅超过210%。

  然而,早在2012年年初,苏宁电器董事长当时高调对外宣布,苏宁易购[微博]2012年的考核目标是200亿,争取销售300个亿。应该说,从现实销售来看,差距还是有的。

  但苏宁易购仍然认为,这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苏宁易购的数据显示,2012年,苏宁易购用户总量增长一倍多,达到近3000万。与此同时,苏宁易购2012年日均流量迅速攀升,同比2011年增长156%。

  苏宁易购还实现了电器外品类的迅速扩张,目前苏宁易购全部150多万的SKU中,非电器品类数量达到90%以上。

  谈及没有完成的部分,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微博]认为主要归因于,全年主推的“0元购”的活动,拉低了苏宁易购的整体单价水平,导致苏宁易购在主要运营指标均达预期的情况下,实体商品销售额增幅减缓。

  相比较苏宁易购的公开和坦诚,其他电子商务也做出了相当高的姿态。根据京东商城[微博]公布的数据:2011年净销售额为210亿元,2012年交易额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率185%。

  尽管表面看来数据不错,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占据京东半壁江山的3C产品,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是批发,如果剔除这一部分和开放平台的销售,实际上京东2012年自营商品的零售额也就在400亿左右。显然这与京东的预期是有明显差距的。

  再看阿里巴巴[微博]集团,截至2012年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按照天猫总裁张勇[微博]的说法,1万亿元中淘宝网[微博]贡献了8000亿元的交易额,天猫则贡献了2000亿元的交易额。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既然刷单与退货赫然存在,交易额就难免存在水分。而淘宝系与京东也非上市公司,没有义务公布“精确”数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苏宁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苏宁易购实现含税收入仅96亿元。综合全年183亿的业绩来看,这就意味着剩下的近100亿元销售,都是在四季度完成的。

  而且,狂飙突进的并不仅有苏宁易购一家。凡客诚品[微博]的陈年也说过一句豪言壮语,从2010年的10亿宣称2011年达到百亿,继而2012年到300亿。五年的规模更是到了惊人的1500亿。

  陈年曾透露:某产品线新负责人决定大力发展配饰,承接5亿任务。部门却只有10个人,随即三个月内决定招聘至50人。但人员到位之前,每人每天需要完成300个sku(单品)才能保证完成任务。因此不断寻找供应商并不断扩充品类,质量也受到影响,大量库存也由此积压。

  在其他产品线上,情况类似。而结果便是每天产品线都疯狂招人完成任务量,导致陈年觉得办公楼居然没几天就坐满了。

  服务难言长进

  其实,之所以说2012年电子商务年考难言及格,除了销售业绩模糊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服务上,进步也不大。用业内的话来讲,电商的价格战贯穿了全年,价格战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毛利水平,带来糟糕的用户体验,将电商行业带入一场简单粗暴的竞争乱局。

  尽管从表面上看,各类促销活动对消费者让利非常大,但实际上促销背后往往有着诸多隐患。据12315消费投诉中心统计,2012年接待网络购物投诉25649件,占投诉总量的52.30%,较上年同期(8962件)增长1.86倍。

  去年年底,北京市相关部门召集44家电子商务商家签署服务倡议书,要求网站举行大型促销不仅要向工商部门提请备案,还得有应急事件处理方案。上海市相关部门约谈了25家电商,要求上述电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无独有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Q3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报告下载:www.100ec.cn/zt/2010bgdz/)2012年度第三季度网络购物投诉占电子商务类投诉54.3%,占据最大的比例。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对国内知名的11家电商企业服务状况进行的调查,目前半数客户不满商品图片与实物存在差异,近六成客户不满退换货服务等。

  百度贴吧“唯品会”内,各类投诉帖达到上万篇,“账户被盗”、“服装质量”、“送货速度”成为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柏拉图的永恒WB在微博上吐槽:“时尚纹理陶瓷淑女杯三件套,被错发成一对红酒瓶塞?真得太离谱!”贝心晴则在微博上反映:“30日刚把款退回账户,2日就被盗,莫非有内鬼?”

  “目前网络零售服务短板明显”。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兼秘书长苏军表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爆发式增长,但由于行业发展迅猛,企业配置资源管理还存在不足,电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物流配送服务差、物品丢失,退换货难等事件层出不穷,期待商家对服务应足够重视,对客户应足够尊重。

  独立电商分析师李成东也表示,“我从没看见过一家电商公司,能在用户体验很差的情况下保持领先地位的。现在大多数电商都是为了追求规模和销售额而牺牲顾客体验,这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有沉淀,对消费者没有任何黏度。”

  此外,部分电商企业因过度营销而被备受质询,甚至还引来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与调查。最终导致负面报道不断,品牌受伤,得不偿失。可谓成也价格战,毁也价格战。

  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畸形拼价的结果,无论谁胜谁负,长期只会消灭竞争而不是促进竞争,而任何消灭竞争的可能都是应该警惕的。

  模式必须赢利

  2012年电子商务最令人兴奋的是各大电商都纷纷给盈利开出了时间表。但具体怎么赢利似乎仍然模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指出,目前电商并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价格战还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恶性促销也难以在短期内杜绝。“单靠部分企业的协议,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从根本上而言,一方面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另一方面国家要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促进电子商务和实体店的协调和融合发展。”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2年第3季度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市场份额上天猫、京东仍然持续领先。其中天猫商城占比45.1%,京东占比17.4%,腾讯B2C与苏宁易购则紧随其后。“2013年最激烈的竞争最有可能爆发在腾讯、京东、苏宁易购3家之间。”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指出,三方的模式太过雷同,均是“家电购销+百货购销+开放平台+自建物流+第三方支付”。

  从目前苏宁易购公布的计划看,易购2013年更多的注意力无疑会放在深耕平台化和加强与垂直电商合作。“易购会更加开放,利用全产品交易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物流平台和金融平台,实现快速增长。”李斌谈到对红孩子的整合时也透露,2013年红孩子团队将扩张至3000人左右,从线上走到线下,在北京或者上海开出首家连锁店。

  2013年对于电商而言,无疑意味着程度更深的恶斗。但是混战的场面会有所改观,价格战只会是障眼法,平台与资源的整合,线上线下的融合会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多决定着阵营的划分与各家的输赢。(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