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01 历史时刻
02 主营业务
2024年总收入11,588亿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414亿元,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其分业务收入和分业务收入占比等情况分别如下:
03 核心业务
京东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自营型电商及服务商,核心业务涵盖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等。其依托遍布全国的仓储及配送网络,通过 “211 限时达” 等时效产品与上门服务,构建起行业领先的物流服务与客户体验。
集团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新业务三类。其中京东零售包含电商平台自营业务及配套服务、京东健康、京东工业;京东物流覆盖内部及外部物流业务;新业务包括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达达自 2024 年一季度起并入新业务板块。此外,集团旗下负责云及 AI 业务的京东科技作为表外资产独立运营。
03-1 京东零售:核心收入与利润来源
京东零售作为现阶段集团营收与利润的核心支柱,其业务布局如同搭建了一座 “线上线下双引擎” 驱动的商业大厦。线上采用 “自营(1P)+ 第三方(3P)” 双轨模式 —— 自营好比品牌直营店,通过把控供应链确保品质与效率;第三方如同引入多元商户的购物中心,两者形成良性竞争,共同为消费者捧出高性价比的 “商品盛宴”。
线下则以便利店、京东 MALL 等不同形态的 “实体触点” 覆盖消费场景:便利店像社区里的 “即时补给站”,承包日常百货需求;京东 MALL 如同大型家电数码体验馆,满足消费者对带电品类的沉浸式选购需求。而达达业务恰似一支 “即时响应的跑腿军团”,专门承接 “半小时达” 的紧急消费订单。
这种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布局,让京东如同一个全能型 “消费管家”,无论是日常囤货、品质选购还是即时应急需求,都能在其业务矩阵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全面覆盖不同消费者的分层需求。
03-2 新业务:有纪律地探索新兴业务形态
京东新业务原本主要涵盖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2022 年京东集团将本地即时零售配送平台达达集团纳入业务版图,并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将其并入新业务分部。未来,零售新场景可能继续作为京东满足消费者分层需求的重要途径 —— 就像商场里不同定位的店铺覆盖不同客群,这类业务通过细分场景填补需求空白,相应的亏损幅度或随模式成熟而逐步缩减。
03-3 京东物流: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京东集团从 2007 年开始自建物流网络,就像搭建了一套专属的 “物流高速公路系统”,2017 年成立京东物流集团后,专注打磨从仓储到配送的全链条服务,好比把分散的公路网整合成高效运转的物流 “集团军”。这些年,随着京东零售业务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加上外部客户不断加盟 “搭车”,物流收入也跟着稳步爬坡。
2024 年,通过控制成本和放大规模效应,就像给高速运转的机器上足了润滑油,利润率明显好转,第三季度经营利润率涨到 4.7%,比前一年同期多了 4 个百分点,相当于给盈利能力按下了加速键。
2024 年 10 月,京东物流接入淘宝天猫的物流体系,成为其合作供应商,这一步就像让自家的货车加入了更繁忙的主干道,能拉的 “货物订单” 更多了,既打开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未来利润增长铺好了路基。按照规划,公司会继续在扩大收入规模和释放利润之间找平衡,就像开车时稳稳把控油门和刹车,目标是让整个物流业务沿着长期稳健的轨道持续前行。
近期热点
2024 年 12 月 25 日,京东物流日本东京 1 号仓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其在日韩地区布局的首个自营海外仓,这相当于在当地搭建了一座物流 “桥头堡”。该仓可为日韩本土企业及进军日韩市场的中国品牌提供 “一站式” 供应链物流服务 —— 从仓储管理、库存调度到末端配送,全流程像精密齿轮般环环相扣,实现无缝对接。
2025 年 3 月 17 日,京东物流完成对跨越速运剩余 36.43% 股权的收购,至此实现 100% 控股,如同拼图最后一块落定,标志着其在物流行业的资源整合进入全新阶段。
2025 年 4 月,京东物流海外仓成为 SHEIN 全球官方认证仓,依托一体化供应链能力,为跨境卖家搭建起出海 “快车道”。
由于公司在进出口及跨境业务中的参与度较低,京东物流管理层判断,中美关税升级对其业务的实际冲击类似 “小石子投入深潭”,泛起的涟漪有限。其美国业务规模也较小,主要聚焦当地客户的本土物流需求,不涉及国际贸易环节,因此关税波动的直接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03-4 京东外卖:搅动市场风云,入局及时配送
为了快速打开市场,2025 年 2 月 11 日,京东外卖启动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招募,规定 2025年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吸引大量优质餐饮商家入驻。其配送服务主要依托达达秒送,宣称拥有130 万活跃骑手,覆盖 2600 多个县区市,最快9 分钟送达,并推出 “准时保” 超时赔付机制。
04 竞争优势
04-1 自营物流——“快”
“快”的层面,京东当日达物流体验具备明显优势。
京东自建物流仓配模式下配送时效更快
截至2023年京东“211限时达”已覆盖全国221个城市和1500个区县,大促期间全国共有超过95%的区县实现当日达、24小时达。
从消费者体验看,当日达与非当日达存在本质差异,相比三通一达乃至顺丰,京东依旧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04-2 扩充完善品类——“多”
京东以自营家电起家,以“高效物流+正品保障”占领用户心智后,采用全品类战略获得“多”。
2004 年,京东从光磁产品代销转向电商赛道后,3C 产品销量如同踩了油门般快速增长。2008 年,京东进一步将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纳入产品线,如同拼图补全重要板块,形成 “3C + 家电” 的核心产品矩阵。随着女性消费力崛起,高端美妆成为新的战略要地 —— 就像商场里增设奢侈品专柜,京东开始重点发力这一领域。
2015 年,京东与永辉超市牵手,迈出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一步,如同在零售版图上搭建连接虚实的桥梁。次年,收购沃尔玛旗下一号店,相当于将成熟的线上商超业务纳入自家版图,强化全品类布局。2017 年,京东一方面投资 3.97 亿美元与英国高端时装平台 Farfetch 合作,如同在时尚领域打开一扇国际窗口;另一方面斥资 2.59 亿美元拿下唯品会 5.5% 股权,为服饰消费市场增添新支点。
2018 年,与小米有品的合作,像是在精品生活电商领域找到了盟友,共同开拓性价比消费场景。2019 年以 12.7 亿元收购五星电器 46% 股权,如同在 3C 家电的护城河上再加一道闸门,进一步稳固核心业务的市场地位。
04-3 京东-“新品上新模式”
新品模式的核心特点:通过数据分析,提前介入品牌新品的研发和营销策略,帮助品牌优化产品方向,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整合站内资源(如首页、搜索、频道等)和站外资源(如小红书等平台),构建全域营销阵地,实现流量导入和销售转化。
2024年,京东新品用户达2.5亿,部分品牌在京东推广新品的投资回报率超过100倍。
提出新品成长 “百千亿” 计划:2025 年投入百亿流量与百亿资金,助力 60000 款新品年销售额破百万,6000 款破千万,600 款破亿。将 “京东小魔方” 升级为 “京东新品”,在 APP 首页增设 “新品” 入口以提升新品曝光层级。
公司通过数据驱动、全链路营销、全域资源整合及长线运营等策略,重构新品营销逻辑,将新品推广从依赖运气的 “赌博游戏” 转化为可复制、可规模化的科学模式。
05 市场规模
电商市场占据整体零售市场 35% 的份额,自 2020 年起年规模增速在 10% 左右,行业增量逐渐缩小。2023 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 6500 亿元,同比增长 28.89%,占网络零售额的 4.2%、202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7.15 万亿元的 1.4%。根据商务部《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预测,2025 年即时零售规模将超过万亿元,2030 年将超过 2 万亿元,未来 5 年 CAGR 约为 15%。
06 行业发展历程
如今,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202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50.57万亿元,较2022年的47.57万亿元同比增长6.31%。
07 创始人简介
刘强东
刘强东,51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后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得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
中国电商行业的开拓者,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代表人物,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中国互联网零售领域的领军人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并在长江商学院获得高级零售、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08 股权结构
09 财务数据
10 发展趋势
电商业务优化与多元化:持续扩大家电、3C等核心品类的优势,同时拓展生鲜、美妆、快消等高频赛道,提升用户黏性。探索直播带货、短视频导购(如京东“内容生态”计划),应对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竞争压力。
下沉市场与全渠道布局:通过低价平台“京喜”及社区电商布局,渗透低线城市及县域消费市场。整合京东MALL、七鲜超市、京东便利店等实体业态,构建“线上下单+线下即时达”的零售生态。
供应链与物流技术深化:推动智能物流网络,采取供应链开放战略。
技术创新驱动效率:AI、大数据优化选品、库存预测及用户画像,使用云计算(京东云)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国际化战略拓展:加速布局东南亚(如投资印尼、泰国电商平台)、欧洲市场,完善跨境物流网络。通过“京东全球贸”等平台,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及国际品牌入华。
ESG与可持续发展:推广循环包装、新能源物流车、助农项目(如“奔富计划”)、应急保障体系(疫情/灾害物资调度)强化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