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电商快评】因涉嫌不正当竞争唯品会被立案调查释放那些信号?
【电商快评】因涉嫌不正当竞争唯品会被立案调查释放那些信号?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4日 14:54:18

(网经社讯)1月14日,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唯品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针对此事,唯品会回应称,目前公司所有业务仍正常进行,公司会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详见网经社【专题】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唯品会 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

2021年9月,爱库存通过邮递的形式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提交实名举报。称有商家反馈:唯品会明令要求商家不得与爱库存继续合作,强令商家下架在爱库存上的所有商品与活动,并对商家商品进行日常巡检,一经发现在爱库存上继续有售,唯品会即对商家进行通告惩戒,甚至直接下线商家在唯品会上的所有在售商品,该行为让广大商家蒙受了严重损失。彼时,唯品会回应称:“消息不属实”。

这也是在继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后,第二起因涉嫌反垄断被立案调查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12月30日,针对“双十一”前后的网购先提价后打折、虚假促销、诱导交易等问题,市场 监管总局依法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三家企业开展自营业务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于2020年12月24日依据《价格法》第四十条、《价格违法行为行 政处罚规定》第七条作出处罚决定,对上述三家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得到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支持。可见,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这次监管部门的出击,不仅表达了加强反垄断监管的决心,更是国家反垄断手段的开始。

探究:国家出手遏制互联网领域“垄断”行为原因有哪些?

可以说,在互联网领域“垄断”行为从来都不是一个新现象。从前段时间爱库存实名举报唯品会强迫商家“二选一”,到去年双11前夕格兰仕起诉天猫。可以说,平台垄断现象是个不争不休的话题。

放眼全球,反垄断更是国际惯例。作为全球电商巨头的亚马逊也是屡遭美国、欧盟反垄断机构调查。而我国平台经济、线上经济走在全球前列,加强反垄断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更是势在必行。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竞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国良、中国电子商务商会跨境电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包国良表示,互联网加速了市场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个新的竞争环境不断在压缩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平台信息极大化后,商家流量成本不断攀升,二是平台之间的流量竞争,使得平台不断的搞各种优惠促销活动,让很多商家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赚吆喝,也就是平台之间流量竞争加剧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了“二选一”这么个事情。

“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内循环的发展离不开中小微企业的参与,同样也需要中小微企业的活跃度。‘二选一’则让中小微企业收到严重打击,这不仅仅是打击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更是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已经15个月了,指导意见鼓励与规范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经营和创新。”包国良称。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表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反垄断是永恒的命题,因为垄断本质上是经济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不公平竞争,会影响整体经济的竞争活力。所以,国家层面对互联网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意图构建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并不让人意外。

方超强进一步提到,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的“价格战”、“补贴战”以及一系列的旨在打造细分市场巨无霸的并购案,其实都有垄断色彩。此前,之所以鲜有触犯监管红线的声音,只是因为新商业模式出现,监管者不知如何监管罢了。这是法律监管天然的滞后性。但当监管者了解了新商业模式,又完善了诸如涉及平台经济的相关市场认定标准、新涉垄断行为的定性等内容,反垄断监管就最终会到来。

“今年以来,《<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布,虽然都是草案,但从内容看,已经增加了很多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特别规定。”方超强称,这意味着监管层面已经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垄断监管做好了监管的充分准备,也即将有监管的合法依据。因此,阿里涉嫌垄断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立案不会是个案,今后针对互联网平台领域的反垄断监管和调查将会成为常态。

监管: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有何意义?

“电商平台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被调查本身不是说要限制整体平台经济的发展,其要规制的还是部分平台利用垄断地位排除竞争的行为,比如此次阿里涉及的二选一问题,已经是争论多年的问题,反垄断的目的还是为了保障公平竞争秩序。”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严哲瑀律师称,此类针对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在欧美国家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但在我们国家出现的频率不是特别高,这轮反垄断调查的对象因为瞄准了我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巨头,所以才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严哲瑀进一步表示,而在未来随着监管对于互联网领域垄断现象的关注,反垄断调查可能会呈现一种较为常态化的趋势,不仅仅是阿里、唯品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需要应对这样的政策监管。

影响:产生持续效应 影响投资者、商家、消费者对其信心

此前,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受此影响,阿里美股、港股均“断崖式”大跌。此次唯品会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其股价势必也会受影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曾对电商平台因反垄断话题被调查对其发展影响表示:

1、海内外投资机构的心理预期下降:因为涉嫌垄断被调查立案对平台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空,就像国外巨头企业像谷歌等涉嫌垄断被处罚都是几十亿美元地步的。因此,像阿里、唯品会等被调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2、 品牌商誉减值:反垄断的调查以及后续的行政处罚会给其声誉造成影响,然后会造成很大的商誉减值,影响了市场的信心。这样平台势必需要花更大的市场、品牌费用去做推广。另外,也会降低商家和消费者对平台的信心,这些都是无形的损失。对企业在经营上也会产生影响,当然还会造成内部员工的人心不稳、积极性下降。

3、持续效应、股价继续下跌:股价下跌或许现在才只是刚刚开始,这个效应持续的。在调查结果前,这就好比一把利剑悬在空中,对企业的股价是一个中长期的打压。

现状:电商平台屡被卷入涉嫌“垄断”舆论漩涡

早前,阿里被立案一事,将“二选一”的话题再度被提起。事实上,对电商平台来说,“二选一”是其构建“护城河”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之一。事实上,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电商平台实 施的“二选一”行为也从最初的在协议中约定“独家交易”转为更加隐蔽的流量封锁、搜索降权,将隐形辐射向其他品牌倾斜。对于商户来说,面临着难以取证的困境。

我国互联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竞争呈现白热化,各行各业的成长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二选一”为代表的限制交易行为对市场环境和消费利益带来负面影响。从前段时间爱库存实名举报唯品会强迫商家“二选一”,到去年双11前夕格兰仕起诉天猫。可以说,平台垄断现象是个不争不休的话题。

而就在,2020年11月26日,京东诉天猫及阿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二选一”第一案将开庭。该案自2017年11月至今已持续3年之久。今年11月24日至11月2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组织不公开质证。

除此之外,在餐饮外卖领域,美团与饿了么之间也是“乱战难休”。今年7月,在浙江温 州苍南县,由于没有同意签署独家协议而遭遇饿了么强制下线的20户商家联名向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实名举报。此次事件距离饿了么起诉美团“二选一”被法院 立案不到三个月时间。在这一点上,不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对商家施压“站队”进行“二选一”行 为,双方都是“五十步笑百步”。事实上,在线外卖头部平台之间的“掐架”要求商家二选一战队等事件屡见报端。此外,因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经营行为,美团和饿了么也曾被工商部门多次约谈并罚款。

在金融支付领域,今年8月份更是有外媒报道称,有消息传出监管机构正研究对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展开反垄断调查。据称,在央行看来,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两家数字支付巨头,正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压制行业竞争。来自21财经记者的报道称,它们已经就此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人士、反垄断领域的核心专家等求证,相关人士均表示,没有听说报道中所指的调查,不清楚路透社的信源来自哪里。

在线出行领域,2018年,滴滴公司因“涉嫌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涉嫌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获得不正当利益”等市场垄断行为被交通部点名。早在2016年8月,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商务部对此进行反垄断调查,约谈滴滴出行。

互联网已进入网络平台时代,一些互联网巨头正向超级网络平台迈进。近年来,电子商务领域不规范竞争现象频发、行业反响强烈,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企业似乎都“游离”于反垄断法律之外。今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才开始针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增了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相关条款,以及相关处罚标准。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由于线上电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屡有传闻称电商平台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施加压力,逼迫或暗示商家“站队”、进行“二选一”等这样的明争暗斗被曝光,在零售电商和物流快递行业尤为明显。

曹磊进一步表示,无论是“二选一”,还是“三选一”或者“四选一”,其问题核心难点是技术暴力手段的威胁,其取证相对困难。相对于平台而言,商家在其中处于 弱势地位,渠道受限,商业利益受损,又不干得罪任何一方强势平台,更不敢起诉平台,而被排斥的其他平台又碍于各种因素不便请求行政或司法机关介入调查。限制自由竞争之后,最终当然还得靠消费者来为这种平台垄断行为买单。商家身在其中,往往囿于平台的强势地位不敢发声,有法难依。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刘俊斌表示,互联网时代,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和国内已经出现并且还会出现市场高度集中的现象,针对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法以及监管要及时跟进,创造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这些处于头部垄断的企业也要自律,不要有店大欺客、大店欺小店的行为,要把精力放在不断完善服务上。

趋势:互联网将迎来“强监管时代”

自2008年《反垄断法》生效以来,尚未有大型互联网企业因为垄断问题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互联网行业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向传统行业渗透。由此,随着头部企业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话语权加重,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这也让外界日益担心,一些扩张步伐迈得太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会不会“大而不倒”以致难以监管。

图片1.png 

2020年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央网信办和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快手、滴滴、微博、拼多多、美团、饿了么等27 家主要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2020 年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不公平价格行为、限定交易、大数据杀熟、不合理搭售等情况 进行了明确界定。11月30日,在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被提出。

此外,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得到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支持。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曾表示,反垄断口号开始的时间主要为今年这三个月,整体节奏与目前金融市场大环境的背景有关。众所周知,我国互联网企业的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名列前茅,但当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会试图涉猎其不擅长的金融领域。监管真正要打击的并不是极个别企业,而是垄断行为。

董毅智说到,互联网平台发展至今,实际上产生了很多弊端。但这些弊端已经不仅仅是靠平台自身和行业的自我调节能解决的,只能从监管层面去解决问题。平台经济反垄断行为能否根治是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或者指南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趋势是好的,我国互联网企业反垄断问题确实已经到了关键的时间节点。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